(1)
回国之前,我们就知道下飞机后会检测核酸。至于什么时候检测,怎么检测,我们并不知道。
有朋友发来一段微博视频,拍摄的是一个说英文的女青年,开车经过检测点进行核酸采样的全过程。只见一位医护人员,手持一把长长的像试管刷一样的东西,旋转着伸进被测人的鼻孔,看那个深度,应该已经到了喉咙。如此两次,采样结束时,被测人泪流满面。
插图:从鼻子里采样测核酸
“据说就是被捅进脑子的感觉。”朋友补充道。
我眼前立刻浮现出一个场景:二娃哇哇大哭,撒腿就跑,落荒而逃。
又听说出了机场会被拉到昆山,先检测核酸,然后等一两天,再根据检测结果决定被关到哪里。
难道连住个宾馆都还要搬一次家吗?今年才过去 3 个月,可我们已经搬过三次家了……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们登上了飞机。虽然对测核酸惴惴不安,然而一路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能腾给核酸的精力实在有限。
管他呢!只要能回国,爱怎么测就怎么测吧!
(2)
上飞机。下飞机。出机场。到昆山。一路上,测了多少次额温,没顾上数。
每个步骤,工作人员都忙忙碌碌,我们一头雾水,却插不上话,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还剩几步,多久能到宾馆。开始还猜测一下,后来连脑子都不愿意动了,只是服从指挥,随着人流移动。
直到大巴把我们从昆山拉走,都没有看见测核酸的”试管刷“。
抵达宾馆,领到三支水银温度计和一张隔离须知。从头到尾读了三遍。
插图:隔离须知
没提测核酸的事儿!
莫非就这么放过我们了?
(3)
入住须知上说,体温每天自测两次,汇报一次。
实际不是这么操作的。服务员每天 9 点和 16 点两次打电话过来,询问体温。
就在第一天下午问完体温后,通知我们:明天下午,在自己房间测核酸!不确定几点。
该来的,终究躲不掉。
好在是在自己房间,不用搬家,万幸。
于是,入住的第二天下午,我们简单收拾了一下,让房间看上去不是那么凌乱,然后就乖乖等着测核酸。
我本想对孩子们说点什么,可是绞尽脑汁,也没啥可说的。千言万语一句话:
再难受,忍!
(4)
有人敲门。开门,外面站着两个人,防护服全副武装。正是来测核酸的医护人员。
其中一位,让我们把门口到窗台之间的通道清理出来(起初我并不明白为什么)。然后,她一个人走进来,把器械放在窗台上,又让我们搬来一把椅子放在她面前。
她叫了二娃的名字。二娃坐下。只见她一转身,手里捏着一只长长的”试管刷“!
最紧张的时刻到了。
她说:“张嘴。”
二娃张开嘴。她把“试管刷”伸进二娃的嘴巴。
插图:从嘴巴里采样测核酸
不是鼻子吗?
我这才注意到,与其说是“试管刷”,不如说就是个长长的棉签。就像平时发烧检查喉咙一样,蹭了两下,就把棉签收了回来。然后另一只。
“好了!”她说。说完就沿清理出来的通道走了出去。
就这?
二娃说:“一点都不难受!”略失望。
正说着,那位医护人员回来了,说:“下一个。”
(5)
直到她离开,我才明白,为啥进门时让我们清理出一条通道。
自始至终,这位医护人员,跟我们房间里的所有物品,直接接触的只有两点:一是棉签,接触的是喉咙;二是鞋底,接触的是地板。而鞋子上套了防护套。
这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将病毒(如果有的话)带出房间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