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 年快要过去了。如果剩下这四十天不出什么幺蛾子的话,我今年的最蠢事情排行榜,基本是板上钉钉。名列榜首的,就是过早给《学 R》一书大肆宣传。跟罗永浩当年头一回卖锤子手机一样一样的,还没量产,就先吹牛,结果吹破了,打了自己的脸。
其实,这本书早在今年 6 月就写完了,7 月做了最后一次修改。当时书号已经批了,封面也有了模样,我以为马上就能印出来了,于是告诉了我能告诉的每一个朋友。朋友们都很讲义气,把白花花的银子拍在桌上,就等着付钱买了。当了教授的老同学说:放心,到时候我送给我的学生人手一本!
谁知道,一晃四个多月过去了,书还没出来。我的前期宣传算是白费了。让人欣慰的是,直到现在,仍然有铁杆粉丝惦记着我,时不时发来鼓励的短信:“喂,你那书烂尾了吧?啊哈哈哈哈~~~~”
谢谢。
那么,四个月里,这书干嘛去了?
在排版。
《学 R》这本书,一直排不出理想的模样。
四个月是在反反复复修改排版里度过的。一直拖到上周,我们仍然看不到任何排版成功的迹象。2017 年所剩无几的耐心消耗殆尽,一咬牙一跺脚,我们决定壮士断腕。合作作者 Y 从出版社讨来排版文件,并且自己花钱购买了专业软件,自己排;我同时用 \(\LaTeX\) 排,齐头并进。谁先排好就用谁的。我们谁都不想再拖,再拖就真的要吐血了。
当做出这个决定的第二天,Y 看到我用 \(\LaTeX\) 做出的 pdf 书稿小样得到了印刷厂的认可,就放下了手里的专业软件,决定不干了:“\(\LaTeX\) 真厉害,有空我学一下……”
我立马拦住:“最好别去学。这个坑太大。一入 \(\LaTeX\),坑深似海。”
2
出版社负责录入和排版的工作,简称“录排”。
这四个月来,录排可谓兢兢业业,全心全力为《学 R》排版。可惜,辛苦不一定有回报,排出的书稿,一直有层出不穷的问题。
比如说,丢失公式和特殊字符。原稿里的诸如 R2, \(\pi\) 等都莫名其妙消失了。
比如说,字体。原稿里的代码都是用等宽字体表示的,录排之后都成了跟正文一样的字体。
比如说,标点符号。原稿里的所有标点符号,包括代码里的逗号、引号、括号、冒号,都变成了中文标点符号。加上非等宽字体,书里的代码惨不忍睹。
最要命的是,原稿里的很多空格也都不翼而飞。比如录排稿:
是不是一头雾水?实际上原稿是:
每次从录排稿里挑问题,都恨不得把一双近视眼珠子抠出来,再拿着放大镜逐字逐句看。后来,索性放弃了很多想法。比如说,原先代码是彩色的,得知需要录排逐个字符手动修改,算了不要了;原先打算增加个小贴士目录,得知需要排完页码手动添加,算了不要了;原先打算给常用函数做个索引,方便读者从书里找示例,看样子也得手动做,算了不要了……
即便如此,每次的排版仍然会出现奇奇怪怪的问题。如此往返三次,《学 R》这本书我已经读得想呕吐了。
我百思不得其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3
来回折磨了四个月。终于, Y 试用了一下录排用的排版软件—— Adobe InDesign,俗称 ID,是国内出版业主流的专业排版软件。
Y 立刻对我说:“我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
原来,录排是把我们提交的原稿,转成了 txt 文本文件;书里的插图,全部转成了 tif 图片。然后,把这些素材导入 ID,然后手动按照原稿 pdf 的样子做调整。
这正是录排一贯的工作流程。
这个流程,对文学类书籍没有问题。一篇小说,重要的是内容,不是格式;只要把文字分好段,就不会有大错。
然而,这个流程用在《学 R》 这本书上,就是个灾难。因为这本书,内容和格式,都很重要。
然而,这一点,录排不知道。
然而,我们不知道录排不知道。
然而,录排不知道我们不知道录排不知道。
四个月的大好青春,就是这样搭进去的。
对此我感到抱歉,让录排白白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我的吹毛求疵一定让录排很受折磨。同时我也感到遗憾,如果重来一次,这个坑恐怕仍然绕不开。
4,
好在我们及时止损了。
上周,我们从头做起,不仅四个月来积攒的问题一扫而空,而且彩色代码的格式保住了,索引也作出来了。\(\LaTeX\) 在这里显示了无与伦比的强大力量。以致于 Y 饶有兴趣地说:“\(\LaTeX\) 真厉害,有空我学一下……”
我立马拦住:“最好别去学。这个坑太大。一入 \(\LaTeX\),坑深似海。”
如果你以为本文是为 \(\LaTeX\) 做广告,呵呵,那你就错了。为啥?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