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帖子我讲了讲京生的钢琴音乐会,是篇小学生水平的记叙文,没有任何论点。然后,从读者的反馈里,我读到了一些观点,是很有意思的。
比如,自家亲人给的评论是:
京生真聪明!
我说:“啊?”翻回去看看,找找有没有说京生一点就通、拿谱就能弹的句子,没找到。那么从哪里得出京生聪明的观点呢?
我想了想,大概是因为亲人一直有“京生聪明”的成见。从我的帖子里,他看到的仍然是他的成见,并非我的原意。
网友“角落里”的留言是:
更赞赏你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我说:“啊?”翻回去看看,找找有没有说我如何引导京生学琴的句子,没找到,顶多就是弹错的时候安慰了一句而已。“角落里”从中看出了教育方式,我猜他八成经常关注教育问题。
最有意思的是,此文在我微信公众号同步更新后,一位老同事Y重赏留言说:
看完之后我被刺激得愈发不想让儿子练琴了……
而同时网友尚磊看完之后留言说:
进一步加强了我让闺女也学钢琴的欲望……
瞧,同一个事实材料,观众看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如果搞场辩论,那么同一个素材可以同时作为正反双方的论据,那可就热闹了。
我们常说,论证一个观点时要以事实为依据。然而事实是什么?事实经常是一面镜子,每个人从里面看到的其实都是自己内心的想法。
况且,很多情况下,我们连事实是什么都搞不清楚,更别提事实的全部了……
所以,想通的话,要么选择沉默,要么就讲个“天凉好个秋”的故事,只是越来越懒得表达观点了。于是状态就回到了小学生。
京生早早就看透了。有一次我跟京生妈妈吵架的时候,京生说:
将来我不跟我老婆吵架。不管她说什么,我都说“是”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