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写作文,不似如今写博客可以这般随心所欲。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一直到高考前,都是为了完成语文课的作业而写。那时遇到个怪事:自我感觉良好的作文,语文老师往往不怎么待见;自我感觉写得惨不忍睹的,倒是时不时被当作范文在讲台上念。我对此大惑不解,经常怀疑自己的审美有偏差,不过也只能随他去。高考考场出来,我感觉作文写得一塌糊涂,大喜,期待得个高分,然而这次的审美竟然是精准的,语文科的分数当真一塌糊涂,一度让我的班主任老师黯然神伤,因为我是他的语文科代表,想必是让他失了望,弄得我很不好意思,久久不敢见他。
上大学后,就不再写课堂作文。后来写博客,也不会再有语文老师来评分。不过,就在最近,久违的感觉又来了。
今年年初,我陷入失业熬论文的焦虑状态。偶尔在《华商报》上看到一则广告,一本关于德国留学指南的书正在征稿;文章入选的话,给作者支付一次性的稿酬,不多,但支付我博客三五年的域名费和空间费还是足够的,对于缺钱的我来说何乐而不为呢?我就冒昧地跟主编联系,把博客上现成的几篇关于留学申请的经验帖发了过去。很快,主编给我发来热情洋溢的回信,说我投稿太迟了,不过仍然建议我将帖子合并成一篇文章再看看。就这样一来二去,修改增删之后,这篇文章最后竟然被顺利收录了。
事实上,我还投了另外一篇稿子,讲的是在德国买车,自我感觉良好,但是被主编毫不客气地一顿痛骂;我非常欣赏主编的直率,要是拐弯抹角的话,那得浪费多少时间啊。我就去改,改来改去,最后想,还是算了,别拿出去丢人了。这个过程里,我重新拾回了熟悉的感觉:被收录的那一篇,实在让我不好意思逐字逐句读下去。特别是跟此书里收录的其他文章一比,觉得别人写得真好。这让我想起一件旧事:大概是2001年的时候,我在北大南门外的梦露餐厅跟一个漂亮女孩吃饭,偶然遇到了歌手朴树,穿一双红球鞋,好像刚在一体踢完球。聊起来,朴树就说,他觉得以前他的作品惨不忍睹,连自己听不下去。当时他正在吃一大盘蛋炒饭,说起他自己以前的歌,他就像吃了苍蝇掩饰不住发自内心的恶心,幸好我自己的饭已经吃完了。这事儿如今说来就跟做梦一样,当时我不理解也不赞同,而现在我的感受也差不多。我宽慰自己:反正是编辑审过改过的,要赖不能全赖我。
所以,即使没有版权原因,我也不好意思把这篇文章贴在这里。其实,里面的干货在本博客里大都能找得到。倒是书里其他的文章,讲述了在德国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非常值得一读,我期待新书到手。在我那篇文章末尾的作者简介里,我猛吹了一下我的独立博客《晴耕雨讀志》,如果因此多了几个关注独立博客的网友,我就是真正赚到了。
上个月,2014年5月25日,这本名为《选择德国——德国留学工作定居全攻略》的书出厂了。27日,杭州新华书店的庆春店开了新书发布会。主编邀请作者来参加,可惜我没法去,不然真应该去见见世面,看看发布会是什么样。
插图:《选择德国——德国留学工作定居全攻略》新书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视野网)
对作者来说,稿子接收后就开始幸福了,而编辑部正相反。比如说,这书的书名其实原来不叫这个。征稿时起的书名是“我们选择德国”,后来改名叫“我是留德华”。主编把这个书名发给作者们的时候,我挑三拣四地回信说:
我对书名颇感意外。书名原先是叫《我们选择德国》吧?我个人更喜欢原名。新书名有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气息。毕竟,刘德华已经算是过气明星了吧(粉丝别砸我)……当然,对于出版发行我完全是外行,个人感觉,仅供参考,说错了请别见怪。
有别的作者支持我的看法。主编一定恨死了我们这些搅局的,得花很多额外的工夫跟编辑部和出版社的同事来沟通交流。好在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把书做好,最终编辑部从善入流,书名改成了现在的这个。这是个非常快乐的合作过程。一本新书问世之后,读者读到的是作者的文字,然而这只是冰山的一角。静水流深,主编、编辑、美工等等幕后的工作,主编跟我们这些作者无数往来邮件的沟通,那些被废弃的封面设计,那些最终被拒的文稿,大部分是不为人知的。
《选择德国——德国留学工作定居全攻略》的内容从准备出国讲起,一直讲到在德国定居。对于想来德国留学甚至移民的人来说,一册在手,无所不知。徐徐主编,浙报集团红旗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353页,亚马逊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