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按:我很啰嗦,在别人博客上的评论,有时甚至超过了自己博客的原创字数。有一天心血来潮地把这些评论收集起来,于是有了“博客火花集锦”系列。后来,尝到了这样做的甜头:一是搜集自己散落在各处的思维碎片免得遗失,二是敦促自己给别人评论时多写点干货。坛子管这种行为叫做“冷饭热炒”。
朝花夕拾香依旧,冷饭热炒味不同。
网路交友,绝大多数是泛泛之交,受骗的机会居多,能混个脸熟就不错了。人肉搜索出一个人的地址是容易的,想交到真正的朋友却是难上加难。而独立博客上有针对性的对话,让后者成为可能。把有意思的对话片段记录整理,更有别样趣味。从本期开始,“博客火花集锦”更名为“大鹏友”,意思是“大鹏和他的朋友们”。
前不久,我把“戴睿可美国日记”通读了一遍。这个博客的博主戴睿可(Derek Yang),这个名字我以前肯定在哪里见过,而熟识则始自不久前,戴睿可和土木坛子发起了个对新洲学校孩子的资助活动,我响应号召,在博客上挂出了戴睿可经营的美购良品(美国代购和转运)的广告,戴睿可则付给我每个月 2 美元的广告费,而这笔钱全部捐给新洲学校。挂广告就是挂广告,美购良品靠谱不靠谱,我不知道,直到我读了戴睿可的博客。从这个博客里,我读到了博主在美国的生活情况,读到了他对美国文化的思考,也顺便读到了美购良品的来龙去脉。广告难以建立信誉,但博客却能。
互联网时代,若想结识值得信赖的朋友,就读他的博客吧,最好从头读起,这是最佳方式,有时候甚至胜过面谈。
Derek Yang::最近中国有一些「为老不尊」的新闻,读着心里很不是滋味。凤凰网的专题讨论,最后的结语引用了网上此前已经流传的洞见:「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dapeng::命运如此,他们是可怜的人;做坏人并非他们的意愿,洪流中身不由己,换做你我,只怕也一样。其实谈不上好人还是坏人,他们大多数是随波逐流的平凡人,我们也一样。
Derek Yang::我无意苛求那些普通人,但我想远离他们。如果我生在那个时代,多半被整死了。
Derek Yang::Jared 建议帮助老人找到「用处」和「价值」,比如说:让老人帮忙带孩子。……让老人们从事需要更多经验才能做好的工作,比如管理、咨询。
dapeng::最后的两条建议大概不太适合中国很多家庭的国情。就像你说的,如今的老人大多数是青少年时期被饥荒和政治运动耽误的一代,受到的教育水平有限,在如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他们在带孩子和做管理咨询方面大多会力不从心。
Derek Yang::这两条建议是 Jared 给美国社会开的药,其中第一条相当于像中国这样的传统社会学习。这个药方并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但是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视角。我看到不少和我年纪差不多的年轻父母,不赞同爷爷奶奶辈教育孩子的方式,虽然他们自己就是这些老人们带大的。我侄子到我家玩的时候,我要求他讲道理,哭也没用,然而我爸妈一看他哭了几分钟就受不了、妥协了;这种思维的差异,好像和他们年轻时经历过的饥荒、政治运动都没有关系啊?C 家的两个小男孩是自己带的、都教育得很好,我和妻子很欣赏。
dapeng::我不是说跟政治运动有关系,而是说,因为种种原因,他们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导致在接受新事物上容易因循守旧跟不上时代,而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新事物新观念太多了。美国我不知道,欧洲这边,几十年来基本上没啥变化,并且教育水平普遍比较高,因此老人带孩子的方法并不显得多么过时。所以我认为,国外的药方不适合中国国情。
Derek Yang::张雨生有首歌叫「没有烟抽的日子」,张惠妹、张悬等很多歌手翻唱过。大家知道是谁写的词么?
dapeng::你不这么一问,我原先还真不知道这首歌的作者竟然是他。涉及这个话题,你这博客被墙了吗?
Derek Yang::在写法上我已经很隐晦了,你没注意到我避开了很多关键词么。当然,如果是人工审查,还是很容易读出来的。
dapeng::还是小心点为妙。毕竟,博客上是花了心血的。因为说一句话而被永远封口,这事儿划不来,除非那句话说了之后就能改变一些什么。
Derek Yang::「美籍华人」、「海外华人」是歧视用语。…「美籍华人」的含义,就是「你虽然是美国国籍,但你仍然是『中国人』,因为你的祖先是中国人」。这种逻辑,和「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打地洞」,以及中国很多公务员「我当官,所以我儿子自然也要当官,和你们老百姓有什么关系?」一样魂淡。
dapeng::说「海外华人」和「美籍华人」是歧视用语,不至于吧,我觉得。有几个问题我还不清楚:1、如果是歧视,那歧视美籍华人的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还是both?2、美国人管美国黑人怎么称呼呢?如果也有类似的叫法,比如 African American 之类的?
Derek Yang::语不惊人死不休嘛。并不是说某个特定人群歧视「美籍华人」,而是「美籍华人」和「海外华人」用语本身是带有歧视和偏见的,只是很多人叫习惯了所以都没有意识到。就好比叫性工作者「失足妇女」,不管你是扫黄的警察、还是民间维权人士、还是深入红灯区分发避孕套讲解安全知识的志愿者,不管你是好意还是恶意,你可能没意识到、但是当你叫她们「失足妇女」的时候,这个称呼本身就在责备她们做的是一件「错」事,不是一个正当的职业。美国管黑人的叫法有几种,African American 是其中一种;黑人在历史上也是被歧视的,我说「美籍华人」是歧视性用语是针对白人社会说的,因为白人只要出生在美国、理所当然就是正宗的「美国人」,而华人后裔,即使出生在美国,也经常被称为「华裔美国人」或「华人」,好像他们并不是正宗的美国人一样。从社会学和历史学的角度来说,书本上也有 Italian American, Irish American;但从民俗习惯角度来说,我们日常经常会听到「美籍华人」这种说法,却很少见到或听到「Irish American」或「Italilan American」这种说法。整个亚裔人群都面临着这个问题,所以一些在美国出生和长大的亚裔也很恼火,可参见 HFTPost 的这篇文章和视频: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3/05/24/what-kind-of-asian-are-you-video_n_3334200.html
dapeng::如果 African American 不算是歧视,那 Chinese American 也不能算是歧视吧。Chinese 与其说是个国家概念,倒不如说是个文化概念。为什么没有「海外肯尼亚人」或者「美籍肯尼亚人」的称呼,我觉得是因为肯尼亚的文化太弱了,跟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比起来,不值一提。整个亚洲历来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再加上肤色和发色这一显著特征,就像黑人一样,亚洲人跟白种人区别太明显。而美国的文化基础是欧洲的白种人文化。他们管不管自己叫做 European Ameriacan?有个美籍华人的称呼以示文化上的区别,还可以接受吧。当然,说不定是因为我在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了吧,相比之下,在北京工作生活却需要暂住证,去本国的香港澳门还要特别通行证,这种赤裸裸的歧视更加难以接受。这是我的直观感受,没啥依据,姑妄说之,有空还真得好好读读美国种族简史。
Derek Yang::在写学术论文时,称呼「Chinese American」、「Asian American」和称呼「African American」、「Italian American」一样,都是准确的用语,不是歧视。但是日常生活中,把「Chinese American」和「Asian American」单独拎出来区别对待,则可以称之为歧视。
还是那句话,同样是在美国出生和长大的人,为什么很少有人会说「He’s Italian American」、「He’s Irish American」,却经常说「He’s Chinese American」甚至「He’s Chinese」?白人并不会说自己是「European American」;当然也不会说自己是「Native American」,因为 Native American 指印第安人。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就是「American」,而其他人是「certain kind of American」。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在这个视频里很容易看出来:http://www.youtube.com/watch?v=DWynJkN5HbQ
「Chinese」对于我们这种在中国长大的人来说是既是祖国也是文化,但是一些在美国出生和长大的华裔对「中国」和「中华」不一定有任何感情,被贴上这样一个标签是很讨厌的,参见我文中提到的 Quora 问答;「Asian American」同样如此,上面那个视频前几个月在网上很火,就是描述一个 Korean American 女孩被「区别对待」以及反击。
当然,外地户口在北京要暂住证、中国公民去香港澳门办通行证比办护照还麻烦,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讽刺的是假如过十年我加入美国国籍拿美国护照,去香港澳门反而不用特别的通行证。
Derek Yang::「中国人爱存钱,是因为汉语的语法结构。」他的理论是这样的:汉语没有将来时,「昨天下雨」、「今天下雨」和「明天下雨」,在语法上都是正确的。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去、现在和未来,在语法上是没有区别的,所以中国人觉得未来很近,要未雨绸缪。反之,英语有明确的「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你不能说「It rains tomorrow」或者「It is raining tomorrow」,而必须是「It will rain tomorrow.」为了把话说对了,英语人士从小就必须把「未来」和「现在」截然分开,从而下意识地觉得未来离现在很遥远,没必要为它存钱。
dapeng::类似地,我觉得长相跟语言有很大关系。从小发惯了的音不同,口腔肌肉锻炼的重点也不同,脸型就有自己的特征。不知道有没有这方面的研究。
Derek Yang::长相我不知道,气质跟语言肯定是有关系的。
Derek Yang::读作 miu 是为了 把 m 和 n 区别开来,因为在电话中二者很容易混淆。不过这种读法并不常见,更多人习惯用「Alpha」、「Bravo」、「Charlie」这种读法,即「Military Alphabet」。
dapeng::就跟1234567890读作幺两三四五六拐八勾洞一样。中学做选择题,老师给念答案的时候,bd经常难区分,就用boy和dog来代替,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普遍性和出处。
Derek Yang::Bravo 和 Delta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并不是很常用的词语, boy 和 dog 更加普遍。有没有特别的出处我不知道,但是清晰、易理解,这就够了。
Derek Yang::根据 Pew 的统计,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移民目的地。第二名是俄罗斯。
dapeng::不知中国作为移民目的国排第几。
Derek Yang::我非常喜欢 X31 自带的一键恢复功能,百玩不厌。有一次浏览器装了流氓插件,忘了是毒霸还是 360,试了半天卸不干净,其实并不影响使用,但心里不爽,顺手就按了那个神奇的蓝色小按钮。
dapeng::我用公家的x40用了多年,一次也没用过一键还原功能。即使重装,也都全部做好备份。照片如今有上百G,不堪重负。还是你潇洒。
Derek Yang::不要在绿灯的时候看也不看一股脑往前扎;如果前面的车无法前进,你被堵在了路口中间,是你的错,你要为因此造成侧面线路的堵塞负责。
dapeng::交规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大家执行得不同。你说的这种情况,属于利人而不损己。而有些人有种很奇怪的想法,觉得利人就必然损己。
Derek Yang::新手上路容易出事。…至于现在我拿到这么多罚单,一是这边罚单开得可能比国内严格,另外能给自己找的借口是新车 + 新驾驶环境,很多情况不熟悉,…
dapeng::据说新手在第二年最容易出事儿。第一年知道自己不行,倍加小心;第三年确实行了,有经验。只有第2年,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时候,最危险。
Derek Yang::我个人的经验是刚考驾照后半年内最容易出事、最猛。当然,这其实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说年纪。我考驾照的时候刚二十出头,是冲劲有余、反思不足的年纪。
Derek Yang::生命短暂,争论无益。相反,多参与「讨论」,见识和欣赏别人的棱角和风光,也让自己不那么「可怕」或者「mean」。
dapeng::症结在于,很多时候,人们是没有耐心阅读和倾听的,只是急于表达自己。
Derek Yang::如果体重超过 150 公斤,灵长类动物在自然状态进食 8 小时获得的能量,只能勉强够身体其他部位的消耗,几乎没有余粮来养活一个大脑。相反,如果想要进化出一个像人类那样 860 亿神经元的大脑,它身体其他部位的重量会是……0。
dapeng::有意思。这指出了食物短缺是制约智力发展的一个方面,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不知道怎么样:食物充足的今天,过剩的营养应该让人长脑子,而不是长肚子啊。如果是因为进化需要时间,那么普遍吃胖有利于全人类进化得更聪明……
ChoJemmy::这个问题是世界难题,应该还是有在长脑子的,只是长不了那么快,就长肚子了。
Derek Yang::能量不足使得大猩猩无法进化出更多的神经元;但从逻辑上来说,有了充足能量后,未必就一定会进化出更多的神经元。就好比有了充足的能量,人类也不一定能进化出翅膀和腮,因为我们不需要。如果人类不需要更多的神经元,或者有其他的制约因素,就算能量充足甚至过剩,我们也不会进化出更多的神经元。也许人类已经聪明到头了 :-)而且,当然,进化需要很长的时间 — 上万年、也许更长。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直到最近几百年才逐步解决温饱问题、有充足的能量;根据联合国食品和农业组织的报告,2011 – 2013 年间全球有 8.42 亿人口遭受长期的饥饿,相当于全球人口的 12%。即使人类能量过剩,要对进化产生影响也是几万年以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