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的一小时,可以做一顿美餐,可以洗几双袜子,可以在午后的阳光下读读书,可以给万里之外的亲人打个电话,也可以在上网冲浪中转瞬即逝。
这个星期天的一小时有一点特别:我和两个德国小朋友阻止了一场可能断送拜罗伊特命运的潜在火灾。
话说吃完早餐后户外阳光灿烂,这种天气在拜罗伊特的冬天是少见的。出门,还是在家呆着,我犹豫了几分钟,决定还是不要辜负这大好阳光。带上相机,我骑车前往瓦格纳歌剧院。
若提起人类的歌剧艺术,就不能不提瓦格纳;若提起瓦格纳,就不能不提拜罗伊特;若提起瓦格纳和拜罗伊特,就不能不提起瓦格纳节庆歌剧院(Festspielhaus)。这座瓦格纳亲自设计并建造于19世纪的歌剧院,一百多年来一直是拜罗伊特的名片,以每年夏天举行的瓦格纳音乐节著称于世。
今天如果不是两个小孩,拜罗伊特市发展史上会这样记录:2011年11月12日,节庆剧院毁于一场火灾。
歌剧院距离我家骑车只有五分钟的路程。歌剧院周围的公园很美,我打算去拍一些冬日风景照。
我把自行车停在山脚下公园的一个入口处,步行着绕着歌剧院走了一大圈,边走边拍。德国的星期天四处看不见人影,不知道人们躲到哪里去了。拍得差不多了,快回到自行车的位置时,草坪上走来两个小孩子,五六岁的样子,一男一女。我就随意抓拍了一张。
没想到两个小孩走近后,小女孩跟我打招呼,说“哈喽”,然后两个小孩你一言我一语呜里哇啦用德语说了一大堆,然后用焦急而期待的眼神看着我。
我晕了。这么多句话,我只听懂了三个词,”meine Schwester(我的姐妹)”,”Kinder(小孩)”,”Feuer(火)”。其中“我的姐妹”是小男孩说的,估计是兄妹关系。至于“火”……
我用德语问:“Feuer?Wo?(火?在哪里?)”
小男孩一指身后不远处的树丛,回答:“Da(在那里)!”
于是他们就带着我往树丛走。我心里暗想,不会是火灾吧?天干物燥,这里这么多干枯的落叶和树枝,真着火了那瓦格纳歌剧院就完了,拜罗伊特就完了。
走近树丛,突然闻见一股燃烧树叶的气味。小男孩指着树丛里,意思是就在里面。
我们钻进去。树丛浓绿,围起来一小片空地,围得很严实,从外面根本看不见里面发生什么。估计是两个小朋友玩耍的时候无意闯进来的。空地上一层厚厚的金黄落叶,空地的角落,两小团纸在冒着烟,纸团周围的树叶闪着火星,若隐若现。
我冲过去,像《上帝发疯了》里面的犀牛,噼里啪啦把火踩灭了。等我确定不再冒烟的时候,回头一看,两个小孩正一脸崇拜地看着我。
我说:“Fertig(完事儿)!”两个小孩点点头,我们走出了树丛。
小女孩还在呜里哇啦对我说个不停。我说:“Ich spreche nicht Deutsch. Do you speak English?(我不会说德语。你会说英语吗?)”问完立刻觉得自己是个白痴。我竟然用一门外语问一个五岁的小孩会不会说外语!
小女孩很镇定,回答:“Yes. No Deutsch?”然后blabla继续用德语说。
我只好跟他们说“Schönen Tag”然后就再见了。
在附近的湖边拍了张照片,我决定离开。走近自行车,发现车倒在地上,轮子还在转。那两个孩子已经在马路对面了,在我扶车的时候,小女孩又横穿马路回来,跟我说了一大堆。大概的意思是,某个小孩把我的车碰倒了,还友好地指了指方向。我道谢,再次再见。
一场足以毁灭歌剧院并中断拜罗伊特文化的火灾,被我和两个小孩消灭于无形之中。我看着阳光下幸免遇难的歌剧院,得意地笑。
玩笑开完,这件趣事初看很小,细想却发现背后隐藏的内容太丰富了,让我忍不住写下这篇博客。这两个德国小孩的表现真是可圈可点。首先,他们知道树丛里冒烟有可能着火,说明小脑瓜里具备了科学常识。第二,遇见火他们找人报信而没有置之不理,说明小孩子具有社会公德意识。第三,他们敢于向陌生人求助,说明这个社会让他们有安全感。第四,虽然这点火星踩几下就可以踩灭,但他们没有这么做,而是找大人求助,说明他们具有自我保护意识,知道灾难前正确的解决办法。要知道,这是两个五六岁的孩子!
这跟德国良好的教育体制是分不开的。小孩从幼儿园起,并不急着学加减法或学说外语,而是被老师带着参观消防局、警察局、邮电局等,了解这个社会是怎么运转的。兜兜在德国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一辆消防车停在幼儿园的附近,幼儿园的阿姨就去和消防员商量能否让孩子们参观一下消防车。虽然不巧当时消防员还有任务,没法满足,然而还有别的机会。前不久的一个周末我家附近一个小广场举办消防日活动,给我很深的触动。广场上停着崭新的消防车,全部打开让孩子参观,几个孩子甚至做到驾驶员的座位上摆弄方向盘。广场周围摆着灭火器和高压水枪,小孩子在专业消防员的指导下亲手操作,而父母们就坐在广场旁边喝啤酒聊天。以上这些是我对德国非常粗浅的认识里了解的情况,我相信我看到的只是冰山的一角;无论幼儿园、学校、家庭还是社会,肯定也会教孩子一些火灾和地震发生时的安全自救常识。这些努力都不是白费,今天这两个孩子的表现就是具体的成果。
回头看看我们自己的教育是什么样吧。我们要求孩子少管闲事,看到麻烦躲得越远越好。我们教育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避免被人贩子拐骗。我们鼓励孩子向赖宁学习,学习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不惜牺牲生命。在我们这种教育下长大的孩子,遇见歌剧院树林里冒烟会怎么做呢?我们到底是会损失歌剧院,还是会损失我们的孩子,还是两者都?
看着德国人的孩子们,再看看我们自己的,周云蓬的歌曲《中国孩子》里童声“呀呀呀”的声音犹在耳边,回响不绝。
2011年11月13日后记:今天一早就看到一则新闻:魏县应征青年舍小家为大家,讲的是应征入伍的青年一边是等待下葬的母亲遗体和在医院抢救的父亲,一边是入伍体检,最终选择不顾照顾父母而毅然入伍的光辉事迹。这真是让我无语。新闻里说:面对家庭突遭变故,志杰不但要忙于处理母亲后世,还要到医院照料父亲,这时,亲朋好友都劝他,家都这样了就别去当兵了,当时他的内心也很纠结,可一想到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自己报名参军,到部队的大熔炉里锤打成才,也正是父母的教诲使他按时参加了全县统一组织的征兵体检,并对关心他的人说,“只要我体检政审合格,随时愿意接受祖国的挑选,愿为保卫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决不让父母的愿望落空。”